top of page
News


IPCC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面對乾旱、土地劣化與糧食安全的挑戰
IPCC報告指出,未來氣候變遷的風險層級取決於暖化程度以及人口增長、消費模式和土地管理模式等因素。該報告提出五種共享社會經濟途徑(SSP),幫助決策者評估未來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例如,在較緩慢的全球人口增長和降低不平等的情境中,面對風險的適應能力更強。

Unop
2019年8月1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2
0


垃圾焚燒與資源回收的環境影響:從節能減碳到循環經濟的深入探討
近年來,媒體報導指出垃圾焚燒可以產生能源,環保署也在新聞稿中強調:「垃圾焚化廠不僅能妥善處理垃圾,還可透過轉廢為能創造再生能源,為我國提供安全、穩定及可靠的替代能源,尤其在面對天然資源不足和過度依賴國外能源的現狀下。」

Unop
2019年8月15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0


台灣蛋雞友善飼養模式的現況與挑戰
近年來,動物福利的友善飼養方式已逐漸成為全球趨勢,我國農委會於2015年12月31日公告了《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特別針對豐富化籠飼、平飼及放牧提出相應的飼養條件。專家們也針對蛋雞在歐盟友善飼養的現況及其對台灣的適用性回應了多個層面,以下是他們的深入觀點。

Unop
2019年8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
0


台灣乳牛友善飼養的現況與挑戰:動物福利的未來展望
近年來,動物福利的友善飼養方式逐渐在全球各國引起重視。台灣於2019年中將推出首部「動物福利白皮書」,然而回顧過去,儘管我國農委會已在2015年及2017年陸續發布蛋雞和豬隻的友善飼養指南,但至今仍未對乳牛設定相應的飼養指導。

Unop
2019年8月15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0


吃辣與失智症風險:專家解析報導與研究背後的真相
你喜歡吃辣嗎?對於失智症的風險是否感到擔憂?近期,媒體對於失智症及自閉症等身心疾病的關注與日俱增。最近的報導指出,「愛吃辣的人要小心!研究顯示,吃辣與記憶變差與失智症風險有關」。這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許多新聞可能因未經深入驗證而誇大了結論。

Unop
2019年8月1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0


嘉磷塞的致癌爭議:專家解讀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結果
嘉磷塞(Glyphosate)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有效成分,包括市面上知名的農藥品牌如「年年春」、「好過春」、「治草春」等皆屬於其配方商品。然而,嘉磷塞是否為人類致癌物質的問題,仍在國際間持續引發爭論。

Unop
2019年8月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1
0


人工視覺系統與生物視覺的深刻差異:專家視角分析
現代科技的發展超乎人類的想像,科學家已經研發出能使機器自我學習和獲得特定能力的程序,例如物體辨識。機器如何視覺分辨物體成為不同領域科學家的研究重點。

Unop
2019年7月23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0
0


塑膠微粒的影響與健康風險:專家解析與應對措施
隨著塑膠問題的持續嚴重,討論已逐漸從塑膠碎片污染擴展至塑膠微粒對生態環境和人體的影響,各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此議題也越來越重視。近期的研究顯示,塑膠微粒的污染問題已遍及全球,影響因素不僅限於人類用水環境,甚至透過大氣循環影響偏遠地區,如高海拔山區。

Unop
2019年7月16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0
0


電流刺激能強化記憶力?專家深度解析最新研究
最近有報導提出利用電流刺激老年人大腦可以增強記憶力的可能性。這樣的「電一電」刺激手法是否真的能改善記憶呢?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對該報導中的最新研究進行了討論,並邀請專家針對腦電波技術和認知神經科學的最新發展提供見解。醫學報導常常帶來希望,但也承擔著資訊準確的重要性。

Unop
2019年7月1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0


舊衣回收現況與未來:挑戰與機會
近期,有媒體報導指出,由於外銷市場需求大幅減少,二手衣物的價格跌至每公斤僅剩3元,導致許多無法處理的舊衣被隨意丟棄或焚化。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舊衣回收及處理機制的關注,特別是許多民眾在投入舊衣回收箱後,心中隱形的疑問:這些衣物最終會去向何方?

Unop
2019年7月1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0
0


面對秋行軍蟲入侵 台灣應如何應對與防治?
2019年6月8日,台灣首次於苗栗發現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幼蟲,隨後農委會於10日成立了「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截至6月25日,全台確診案件數已達168件,其中已執行銷毀81件、噴藥防治77件。

Unop
2019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0
0


太陽能發電的環境衝擊:專家解析太陽能板的材料與回收挑戰
太陽光電是台灣目前裝置容量最高的再生能源,至2019年3月全台總裝置容量接近3000MW。然而,太陽能板是否會造成污染,風吹日曬雨淋是否會導致有害物質的釋出,一直是輿論討論的重要問題。為此,特邀專家深入解析目前常用的太陽能板型態、成分與結構,提供參考資訊助於進一步的探討。

Unop
2019年6月2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3
0


探討塑膠袋的環境分解性: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最新研究揭示可堆肥與生物可分解塑膠袋的真相
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可堆肥塑膠袋在海洋環境中能夠完全分解,但在土壤中則仍然保持完整。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因為許多消費者普遍認為可堆肥塑膠袋在各類環境中都能無殘留地分解。然而,實際情況卻顯示出環境的影響程度及處理方式的複雜性,值得我們深思。

Unop
2019年5月25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0
0


海洋暖化:遠洋運輸與海平面上升的關聯性分析
全球暖化的議題常常與海平面上升緊密相連,但溫室氣體的排放究竟如何具體影響海平面上升?學者們透過觀測海洋的暖化情況以及使用電腦模型重建過去的海洋溫度,深入探討影響海洋暖化的原因。一項針對大西洋的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的現象中,有一半的影響來自於遠洋運輸的效應。

Unop
2019年5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0
0


百憂解退出台灣市場引發討論:專家分析與未來用藥選擇
關於百憂解(Prozac)退出台灣市場的消息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許多長期服用該藥物的患者對未來的憂鬱症治療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可能無法再找到替代藥物,或者重新換藥所帶來的磨合期會造成更多困擾。然而,面對醫學用藥,我們應該從更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這一事件。

Unop
2019年4月29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0
0


土壤水分如何影響陸地的碳吸收能力?探討氣候變遷中的關鍵因素
隨著氣候變遷逐漸成為各國政策的焦點,學術界在該領域的研究卻仍鲜為人知。近期,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針對陸地吸碳能力的重要議題進行討論,其中土壤水分的影響尤為突出。因為土壤水分不僅影響微生物及植物的生長情形,還對陸地的吸碳能力產生直接影響。

Unop
2019年4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0
0


AI處方警示系統:提升用藥安全的醫療創新
在當今醫療技術中,AI處方警示系統是最迅速被應用的AI技術之一。許多醫院積極引進並研發各自的AI處方警示系統,以協助醫生更精確地投藥。這項技術的運作方式是什麼?它為患者帶來了哪些好處?醫護人員又如何看待這項新的AI技術?

Unop
2019年4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
0


AI醫療影像技術:智慧醫療的未來與挑戰
兩年前,政府啟動了「醫療影像專案計畫」,目前已在合作醫院中進行,首批專注於脊椎、腦部、眼睛及心律不整等科目。透過即時計算模型,這項技術可以在幾秒內自動判斷腫瘤的位置與大小,旨在縮短患者的就醫時間並減少侵入式檢查。

Unop
2019年4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0
0


全球暖化與減碳:探討各地區輻射累積效應的比較研究
在探討減碳方式的同時,也必須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該研究提到的懸浮微粒是重要的空氣污染物,其實可以部分抵消溫室氣體造成的升溫現象。我們該如何在拒絕空污的同時,實現減緩地球暖化的目標?

Unop
2019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0
0


新型二元分類法:正信度數據在自動化產業中的應用潛力
在不斷精進的AI科技領域中,發展新的演算法並減少誤差是至關重要的任務。最近,日本理研中心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方法,能使機器學習僅依賴正數據進行二元分類,而無需使用難以取得的負數據。這一技術對於產業製造、供應鏈管理及銷售等領域的應用潛力令人期待。

Unop
2019年3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0
0


Starlinger Decon塑料淨化技術的安全評估:廢塑料轉換為食品容器的可行性
近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針對Starlinger Decon塑料淨化技術進行了安全性評估,這一技術為廢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新契機。根據評估結果,這項技術的應用可能會顯著降低食品容器中的污染物風險。

Unop
2019年3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0
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