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舊衣回收現況與未來:挑戰與機會

  • 作家相片: Unop
    Unop
  • 2019年7月12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引言

近期,有媒體報導指出,由於外銷市場需求大幅減少,二手衣物的價格跌至每公斤僅剩3元,導致許多無法處理的舊衣被隨意丟棄或焚化。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舊衣回收及處理機制的關注,特別是許多民眾在投入舊衣回收箱後,心中隱形的疑問:這些衣物最終會去向何方?為了釐清我國目前紡織品的回收現況及相關技術,許多專家紛紛提供了他們的觀點與建議,以期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舊衣回收的處理方式與實施現狀

根據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的胡憲倫教授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民眾對於纖維布類回收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回收量逐年增加,然而,實際的去處卻相對有限。台灣面臨的問題在於,儘管回收量增加,卻無法有效轉化為再利用。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年產生的廢棄紡織品約達16萬噸,但其中大部分最終仍需經過焚化處理,而不是轉化為其他的新產品。


胡教授在報告中指出,104年的垃圾中纖維布類總量相較於95年大幅增加,顯示出回收需求的變化。然而,他也提到之前數字的高估可能與採樣方法不具代表性有關,無法確切證實有五成的舊衣被送進焚化爐。一些研究數據表明,舊衣回收後約有70%實際上是出口,僅有30%經由國內慈善團體轉交給需要的人,這一比例亟待改善。


南臺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的蘇順發副教授表示,目前全球對於舊衣的需求正進一步受到影響,於2015年,許多國家開始對進口二手衣物實施禁令,使原本的舊衣回收路徑變得困難。例如,印尼與烏干達等國都曾經因應本國的經濟發展,對於舊衣物進口實施限制,使得台灣的舊衣處理面臨更大的挑戰。


紡織品的回收與再利用技術

針對舊衣的可回收性,胡教授指出,國外許多創新的再利用技術已經逐步成熟,并且讓舊衣物轉型為新產品。例如,根據報導,舊衣回收後可以通過重染的方式重新利用,尤其是那些仍然完好但顏色已經不再時尚的服飾,通過重染的過程重新獲得新生,成為再次進入市場的產品。


此外,重紡也是一種有效的回收技術。一般的紡織成衣廢棄物可以透過洗滌與機械解纖的處理,變成紗線或不織布等新型材料。這不僅解決了廢棄物的問題,還為環保做出了貢獻。


根據逢甲大學的鄭國彬教授的研究,未來的紡織品回收技術會朝著多功能化與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他提到,通過利用離子液體進行溶解,有望將回收的天然纖維素製作成環保過濾膜,應用於水與空氣的處理。這一技術的發展不僅增強了纖維回收的價值,也為環保技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業界新趨勢與市場機會

據ThredUP的2019年報告指出,在全球範圍內,二手衣市場的規模持續上升,從2011年的110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24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640億美元。這一增長顯示出二手衣市場逐漸取代快時尚領域的潛力,成為新的消費趨勢。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增加,二手衣市場無疑將迎來更大的擴展機會。


許多知名品牌和大型零售商也開始進入這一新興市場,意識到二手服飾的商機。例如,不少品牌透過設立專門的二手服飾專區或合作平台,鼓勵消費者將不再穿著的服裝回收。這不僅可以減少環境負擔,還能增強品牌的社會責任形象。事實上,一些品牌甚至開始提供激勵措施,激勵消費者將舊衣物交給他們,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在這一市場背景下,舊衣回收的政策與技術創新也日益受到關注。實際上臺灣對於舊衣回收已有多項努力,透過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合作來建立有效的回收機制。根據李貴琪教授的意見,台灣的舊衣回收措施需進一步鞏固,並需要更多的創新來處理舊衣回收後的去化問題,特別是針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加強舊衣的再利用與回收技術。


解決舊衣問題的綜合策略

為了更有效地解決舊衣物過剩的問題,僅依賴回收方法是無法根本解決的。胡憲倫教授提到,必須考量服裝的全生命周期,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考慮如何減少環境影響。這意味著在製作過程中使用可再生材料、設計易於回收的產品,以及運用創新技術以提高生產過程的能效。


此外,消費者的角色也至關重要。李貴琪教授強調,消費者應該釐清他們購買的衣物到底是出於需求還是單純的想要。透過持續的教育和宣導,消費者的綠色意識提高後,將對市場行為產生深遠影響。企業也應該依照市場需求進行調整,生產更多符合可持續性標準的產品,以迎合消費者的期待。


除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整體的配套機制也必須到位。例如,建立一個有助於提升舊衣回收的透明化體系,包括產品的來源追溯、維護標籤、驗證系統、標章制度及公開資訊平台等,這些都是加強舊衣回收效率的關鍵措施。


結論

綜合來看,舊衣回收及再利用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市場的需求變化,還涉及社會的環保意識提升、政策的制定、技術的創新以及消費者的行為改變。隨著全球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舊衣的回收與再利用必將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最重要的是,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回收體系,搭配適當的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才能確保舊衣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實現對地球環境的負責和保護。未來,透過這些綜合策略,舊衣問題將能夠得到有效緩解,並推動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


FAQ

1. 為什麼二手衣的回收處理會如此困難?

因為市場需求減少,以及國際進口禁令等因素,許多舊衣無法有效去化,最終可能被焚化。


2. 台灣目前的舊衣回收機制是什麼?

台灣的舊衣回收主要由地方政府自訂管理辦法,有些縣市由慈善團體或清潔隊負責回收,也有回收商和品牌商自主進行回收。


3. 舊衣的再利用方式有哪些?

舊衣可以經過重染、重紡等步驟。亦可跨領域再利用,例如製作填充材或複合材料。


4. 消費者在舊衣回收過程中有何角色?

消費者應提高對舊衣回收的認知,並在購買過程中考慮需求,促使生產者採取可持續行動。


Meta Title & Description

Meta Title: 舊衣回收現況:挑戰與機會

Meta Description: 探討舊衣回收的現狀、面臨的困難以及再利用的技術與方法,並分析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角色,促進可持續發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