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牛友善飼養的現況與挑戰:動物福利的未來展望
- Unop
- 2019年8月1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月21日
近年來,動物福利的友善飼養方式逐渐在全球各國引起重視。台灣於2019年中將推出首部「動物福利白皮書」,然而回顧過去,儘管我國農委會已在2015年及2017年陸續發布蛋雞和豬隻的友善飼養指南,但至今仍未對乳牛設定相應的飼養指導。以下是專家們針對乳牛的友善飼養現況、適用性以及營養價值等方面的觀點。
一、歐盟友善飼養標準
根據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的陳明汝教授的介紹,歐盟於2009年與巴西、智利、墨西哥及烏拉圭等國共同制定了農場動物福利評估系統(Welfar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通過12項評估指標來標定動物福祉,包括避免長期饑餓、良好的居住活動條件、動物健康等。各國的畜牧業因地理和氣候差異,必須根據本地情況調整規範,以保證動物福利得到切實改善。
二、台灣乳牛飼養的挑戰
目前臺灣乳牛場的動物福利評估表草案主要參考英國農場動物福祉委員會的報告。該草案考量到常見管理疾病發生率、動物健康管理、牛舍與活動空間及品質管理等等,旨在維持動物健康的基本要求。然而,由於台灣土地面積狹小,大部分乳牛無法實行放牧飼養,這使得室內飼養環境的舒適度(例如溫濕度、地面材料和清潔度)變得尤為重要。
為了提升乳牛飼養管理的標準,須持續進行環境改善,以防止熱緊迫和相關的健康問題。這些改善需循序漸進,減少大幅度的硬體修改,並鼓勵農民逐步提升動物福祉的意識。
三、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的連結
在動物健康的基礎上,食品安全的共享健康概念(One Health Concept)愈加重要。這意味著,提升動物的健康及環境的安全性,同時也會保護人類的健康。乳牛的風味與營養價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品種、飼養環境及餵食方式。過去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飼養方法會影響乳制品的成份,如脂肪含量、肉質分布等,從而導致風味與質感的明顯差異。
最常見的草飼放牧牛肉(Grass-fed beef)與穀飼牛肉(Grain-fed beef),在脂肪含量、口感和風味上各具特性。穀飼牛肉通常比草飼牛肉擁有更豐富的脂肪,口感較嫩;而草飼牛肉則以自然飼料為主,肉質較有嚼勁,風味獨特。
四、FAQ部分
Q1:台灣乳牛的友善飼養指南何時會推出?
A1:目前台灣正在制定乳牛的友善飼養指南,尚未公布具體內容。
Q2:不同飼養方式如何影響產品的風味和營養?
A2:飼養方式影響牛隻的飲食結構及運動量,進而影響乳製品的脂肪含量及風味。
Q3:政府在推動友善飼養方面能提供哪些支持?
A3:政府可提供資源、專業技術指導及政策支持,鼓勵農民改善飼養管理條件,提升動物福利。
結論
台灣乳牛的友善飼養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完善的飼養標準和持續的環境改善。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促成乳牛友善飼養模式的真正落實,特別是在提升動物福利及產品品質方面。各界的合作將有助於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改進飼養環境,並提升農民的意識與參與感。
首先,政府機構應負起引導責任,制定具體的政策及補助措施,以促進乳牛友善飼養指南的落實。這不僅能解決目前乳牛飼養標準不明的問題,更能提供一個完善的參考框架,讓農民在操作過程中有依據可循。
其次,加強教育與訓練,以提升農民在動物飼養及管理方面的知識水平,讓他們了解友善飼養的重要性及其對環境、動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長期益處。透過舉辦研討會、工作坊,與專家分享經驗及成功案例,將激勵更多農民踴躍參與。
再者,促進產業鏈的整合,支持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渠道,以提高對友善飼養產品的認識和支持。當消費者意識到高品質與友善飼養的乳製品對健康及環境的益處,市場需求將自然提升,使得農民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轉型。
此外,針對特定的氣候條件與地理環境,應開展更多研究,探索適合本土的飼養方法和技術創新,以提升乳牛的飼養管理與健康監控。透過引進及開發綠色技術,既可以改善環境的適應性,也能確保生產效益的穩定。
最後,建立一個全面的動物福利評估體系,讓乳牛飼養的各項指標都有明確的標準與數據支撐。這不僅有助於確保乳牛的生理與心理健康,還能促進各項福利措施的有效實施。藉由這樣的體系,臺灣將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贏得更高的聲譽與信任。
透過上述努力,台灣的乳牛友善飼養將不僅成為一種趨勢,更能為永續農業與動物福利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實現多贏的局面。各方持續的努力與合作,將為未來的乳業發展帶來更光明的前景。
Meta Title: 台灣友善飼養乳牛的挑戰與展望
Meta Description: 探討台灣在乳牛友善飼養方面面臨的挑戰及未來展望,從政策到消費者意識,全面提升動物福利和產品品質的可能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