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蛋雞友善飼養模式的現況與挑戰
- Unop
- 2019年8月1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近年來,動物福利的友善飼養方式已逐漸成為全球趨勢,我國農委會於2015年12月31日公告了《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特別針對豐富化籠飼、平飼及放牧提出相應的飼養條件。專家們也針對蛋雞在歐盟友善飼養的現況及其對台灣的適用性回應了多個層面,以下是他們的深入觀點。
一、歐盟友善飼養的演變
助理教授林怡君及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的周崇熙教授指出,英國為最早重視動物福利的國家,促使歐盟法規的調整。1999年的「產蛋雞之動物福利指令」明令要求自2012年起禁止傳統格子籠飼養蛋雞,改用豐富化籠、室內平地飼養及放牧型飼養,這些新模式皆在空間配置上較傳統飼養方式具優越之處,既能讓雞隻展現自然行為,又符合現代動物福利的要求。台灣也參考歐盟的標準,制定了相應的雞蛋友善生產系統。
二、友善飼養對蛋雞的影響
專家們指出,不同飼養方式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升雞隻的福利,然而,根據目前科學數據顯示,不同的飼養方式對所產出的雞蛋的風味及營養成分未見顯著差異。但友善飼養系統的初始投資成本較高,並需要專業的管理人力。例如,管理不當可能導致蛋被糞便污染,或墊料不佳而增加雞隻感染疾病的風險。台灣地狹人稠,如何在空間與動物福利之間取得平衡將是一個重大挑戰。根據估算,目前約有10%的雞蛋源自於「雞蛋友善生產系統」,而其市售價格通常高於傳統方法的產品。
三、消費者的角色與市場趨勢
當消費者願意為動物福利支付較高的價格時,市場自然會刺激生產者改善飼養模式。台灣的消費者需要對產品特性與售價有正確認知,這將有助於促進動物友善飼養的實施。正如林教授所言,消費者不僅是單純的產品消費者,更是展現對食品善意的支持者。
四、台灣的特殊環境與飼養挑戰
中國文化大學的王淑音教授表示,台灣的環境條件考量,需特別留意空間不足和氣候特點,如高溫多濕等。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在大規模實施放牧飼養時遇到困難,而相對的,豐富化籠則能更好地解決空間問題。對於平地飼養,則需注重良好的通風與墊料管理。
FAQ部分
Q1:友善飼養對蛋雞的健康有何影響?
A1:友善飼養方式如放牧和平飼能提供雞隻更自然的生活環境,減少疾病傳播的可能,提升動物福利。然而,管理不善仍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因此需要專業的飼養管理。
Q2:友善飼養的雞蛋是否營養價值不同於傳統雞蛋?
A2:根據現有研究,友善飼養的雞蛋在營養成分方面並無顯著差異。雞蛋的營養價值通常主要取決於飼料成分而非飼養方式。
Q3:台灣現行的友善飼養系統的市場佔有率如何?
A3:目前台灣蛋雞友善飼養系統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57%,雖然市場需求逐步增加,但尚未達到更高的比例。隨著消費者對動物福利意識的提升及對友善飼養產品的認識增強,市場上對於這類產品的需求逐漸上升。特別是在大型超市和有機產品專賣店中,友善飼養的雞蛋逐漸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
Q4:友善飼養雞蛋的價格是否較高?
A4:是的,友善飼養系統所生產的雞蛋價格通常較傳統雞蛋高,這是因為友善飼養方式需要較高的設備投資和專業管理。但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及生產規模的擴大,價格可能會隨之調整。
Q5:台灣未來在動物福利方面的發展趨勢如何?
A5: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改變,未來台灣在動物福利方面可能會持續朝向更友善的飼養標準發展,比如進一步推廣使用豐富化籠及增加平飼和放牧的比例。同時,政府和農業機構可能會提供更多支持來協助業者轉型,進一步提升動物福利和產品品質。
五、結論
隨著動物福利與環境可持續性日益受到關注,台灣的蛋雞友善飼養系統正逐漸成為業界的重點。通過學術界、政府與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我國的農業生態有望實現轉型,使業者在保障動物福利的同時,能夠穩定提供高品質的蛋類產品。未來,如何在經濟效益與動物福利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將是台灣蛋雞產業的重要任務。
Meta Title: 台灣蛋雞友善飼養模式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Meta Description: 探討台灣的蛋雞友善飼養系統現況、市場佔有率及其對動物福利的影響,了解消費者在支持友善飼養方面的角色及未來發展趨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