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探討塑膠袋的環境分解性: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最新研究揭示可堆肥與生物可分解塑膠袋的真相

  • 作家相片: Unop
    Unop
  • 2019年5月2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背景描述:

最近,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國際海洋垃圾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Marine Litter Research Unit)的學者伊莫金‧奈普(Imogen E. Napper)與理查德‧湯普森(Richard C. Thompson)在《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該研究深入探討了四種類型的塑膠袋,包括生物可分解塑膠袋(Biodegradable)、可堆肥塑膠袋(Compostable)、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袋(Oxo-degradable)、以及一般塑膠袋(Conventional),並分析了它們在土壤、海洋和戶外等不同環境中的分解表現,觀察時間長達三年,充分顯示出當前塑膠袋的環境影響及其實際應用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可堆肥塑膠袋在海洋環境中能夠完全分解,但在土壤中則仍然保持完整。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因為許多消費者普遍認為可堆肥塑膠袋在各類環境中都能無殘留地分解。然而,實際情況卻顯示出環境的影響程度及處理方式的複雜性,值得我們深思。


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深入了解各類塑膠袋在自然環境中的分解能力。研究團隊對於每一種塑膠袋,在多個環境下進行了仔細的安排與觀察。他們將四種塑膠袋樣本置於土壤、水域與戶外等環境中,並且定期進行取樣與檢測,以評估其分解進度及最終狀態。這樣的多樣化實驗設計,令研究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當前塑膠袋的分解特性,並且揭示其對環境所造成的潛在影響。


研究結果大揭密:

  1. 生物可分解塑膠袋的缺陷研究指出,部分消費者對於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存在誤解,認為它們可以在所有環境中快速、徹底地分解。實際上,這些塑膠袋在無法得到適當處理的情況下,依然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根據研究,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在實驗中僅能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分解,無法完全實現其標籤所宣稱的環保效果。

  2. 可堆肥塑膠的特殊性相比之下,研究發現可堆肥塑膠袋在海洋環境中能夠分解,但在土壤中卻表現不佳。這顯示了海水環境中,某些因素如鹽分、潮流運動及紫外線的共同作用,能夠促進可堆肥塑膠的分解,而在土壤中則有其他因素限制其分解能力。

  3. 氧化式可分解與一般塑膠袋的挑戰研究中提到,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袋和一般塑膠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olyethylene),這種材料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其環境影響不容小覷。這一發現呼應了環保人士對於氧化型塑膠袋的擔憂,因為它們不僅在分解上表現不佳,長期存在於環境中還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更壞的影響。


環境政策的必要性:

該研究強調了塑膠袋在自然環境中分解複雜性的同時,也揭示了當前環境政策的不足之處。隨著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推動禁止或限制一次性塑膠使用的政策。然而,僅僅依賴野生動植物的自然負荷來處理塑膠垃圾是不夠的,因為這種污染不僅涉及塑膠的製造、使用,還與其在環境中的分解特性有關。


這項研究顯示,目前許多標稱為“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袋,其實在缺乏適當的處理設施下無法達到全面分解的效果。為了真正緩解塑膠帶來的環保挑戰,政府應該制訂更為嚴格的塑膠袋標準,確保其生物分解性材料經過科學的認證與測試。


推動更有效的認證標準:

首先,建議建立能夠反映產品在不同環境下的實際表現的認證標準。與其依賴目前的在工業條件下的檢測方法,如ISO 14855,未來的標準應該考量更接近於自然環境的分解實驗,像是EU的OK compost HOME,這樣的標準,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可堆肥塑膠在家庭環境中的表現。


其次,提高回收與再利用率也是當務之急。當前許多消費者對於塑膠袋的回收知識仍然不足,這導致許多本可以進入回收系統的塑膠袋最終仍然進入垃圾填埋場。因此,加強教育宣傳,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與回收知識,是改善塑膠垃圾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工業界的責任與技術創新:

在政府層面推動政策的同時,企業在塑膠產品的生產和設計上也應承擔更大的責任。習慣於傳統塑料包裝的企業應該主動探索可持續的材料及技術創新,研發出更具環保效益的產品,例如利用植物基材料製作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袋。


隨著科技的進步,實現生物可分解性的技術有望再上層樓,但結合環保理念和商業利益的模式依然至關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的支持和選擇將會成為推動企業改變的力量,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市場需求及消費者的環保意識。


具體案例分析:

以Vegware公司為例,其產品成功獲得EU的EN13432以及ASTM D6400等國際認證,使其可堆肥塑膠袋在市場上獲得優勢。然而,該公司也面臨著挑戰,因為雖然獲得了認證,但市場上仍存在許多質量參差不齊的“生物可分解”品牌,消費者難以做出正確判斷。這就需要更全面透明的市場監管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及環境。


未來的研究方向與結論:

這項研究的成果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也為政策制定者、商業領袖及消費者理清了塑膠袋在環境中的表現以及其潛在影響。未來,研究人員可考慮進一步針對不同環境中塑膠分解的微生物群落進行研究,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在各類環境下,塑膠袋的分解機制和速度。


在政策與技術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從各個層面共同努力,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塑膠袋使用與處理標準。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有效應對塑膠污染的挑戰,朝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邁進。


FAQ結構:

Q1: 什麼是生物可分解塑膠袋?

A: 生物可分解塑膠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能夠被微生物分解的塑膠材料。


Q2: 可堆肥塑膠袋在海洋環境中為何能完全分解?

A: 可能由於海水環境中的鹽分、海浪衝擊和紫外線等因素綜合作用,使可堆肥塑膠袋能在海洋環境中更易於分解。


Q3: 這項研究對環境政策有何啟示?

A: 研究強調了制定適當的生物分解性塑膠評價標準和處理流程的重要性,以促進環境保護。


Meta Title: 普利茅斯大學研究:塑膠袋分解性分析與環境影響

Meta Description: 了解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最新研究結果,探討生物可分解及可堆肥塑膠袋在自然環境中的分解情況及對政策的啟示。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