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IPCC 2023報告總結與台灣的行動方案

  • 作家相片: Unop
    Unop
  • 2023年3月21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介紹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3年3月20日發布了〈氣候變遷2023:總結報告決策者摘要〉(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該報告彙整自2014年至今的研究成果,並重申了氣候物理機制、氣候調適及減緩的觀點,為氣候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IPCC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總結了氣候變遷的現狀及其廣泛的影響和風險,並提出了應對措施。本報告的決策者摘要涵蓋三個部分:A. 當前趨勢與狀態;B. 未來氣候變遷及風險;C. 近期應對策略,強調氣候、生態系統及人類社會的相互依存關係。


A. 當前趨勢與狀態

觀察到的暖化及原因

根據報告,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已明顯導致全球暖化。在2011至2020年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850至1900年高出1.1°C。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主要源於不永續的能源使用、土地利用、消費模式及跨域生產模式,這伴隨著國家與個人之間的不平等貢獻。在2019年,全球約79%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22%则来自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


觀察到的改變和衝擊

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已導致大氣、海洋、冰凍圈及生物圈的迅速改變,並影響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事件。自1901年至2018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0公分,且由於人類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的損失與損害逐步加劇。氣候變遷也對陸地、淡水、冰凍圈及沿海生態系統造成重大破壞,並使人類面臨嚴重的糧食和水安全威脅。


B. 未來氣候變遷、風險和長期應對

未來氣候變遷的展望

持續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增加全球暖化的程度,短期內將可能考驗升溫1.5°C的界限。暖化的每一次提升都會加劇多重危害,深度和持續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在未來20年內明顯降低全球暖化的速度。報告強調,使升溫限制在1.5°C或2°C的實現方式,必須透過迅速的減排策略。如果不立即行動,預計在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3.2°C。


氣候變遷風險的加劇

隨著暖化程度增加,氣候風險將變得更為複雜,尤其在面對多種氣候與非氣候風險的驅動因素時。此外,報告指出,一些未來的變化將不可避免且不可逆。唯有透過深度和快速的減排措施,才能限制損失,並降低未來風險。


C. 近期應對策略

快速和持續的行動需求

氣候變遷對於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構成威脅,保持一個可持續的未來的機會窗口正在逐漸關閉。報告強調,未來十年所做的選擇與行動將深刻影響現在及未來的數千年。立即採取深度減排和調適行動,以減少生態系統及人類所承受的損失和損害,並為所有人帶來共同利益,尤其是在改善空氣質量和健康方面。延遲採取行動可能會導致高排放基礎設施的鎖定效應,增加未來的成本風險,並降低實現永續發展的可行性。此外,透過合理的政策支持,來減輕前期投資的潛在破壞性變化。


跨系統的減緩與調適選項

所有部門及系統需要採取快速而深遠的轉型,以確保實現可持續減排,為每個人提供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生活空間。這需要大幅度升級減緩和調適選項的結合,利用已存在的可行、有效且經濟負擔小的方案。儘管目前有許多可行的技術與政策,系統間及地區間仍存在差異,這需要進一步的合作與整合。


與永續發展的協同作用

在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的行動中,提高公平性和社會正義對於促進永續發展至關重要。這些行動必須具備正義性,以確保最易受氣候影響的地區與人群能夠獲得必要的支持。通過將調適策略納入社會保護計劃,可以提高社會的韌性。設計多樣化的減排和適應方案,有助於減少碳密集型消費,尋求生活方式的改變從而實現更大的社會利益。


有效的治理與政策

有效的氣候行動需要透過政治承諾來落實,並協調多層級治理的連貫性,設立體制框架、法律、政策及戰略,增加獲取資金與技術的機會。明確的目標及跨多個政策領域的協調,能助於採取有效的氣候行動。同時,若能將監管與經濟工具擴大應用,將支持深度減排和提升氣候調適力。


金融、科技與國際合作

資金、技術和國際合作是推動氣候行動的關鍵要素。要實現氣候目標,針對調適和減緩的融資必須增加多倍。全球擁有足夠的資本來彌補投資缺口,但在將資本轉向氣候行動的過程中仍面臨障礙。強化技術創新體系,以促進新技術的使用與落實,是加速轉型的要務。此外,可透過多渠道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挑戰。


常見問題 (FAQ)

問:為什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很重要?

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防止全球變暖和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及自然環境造成災害的關鍵,能確保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問:各國應如何協同應對氣候變遷?

答:各國應依據《巴黎協定》的框架加強合作,制定清晰的氣候行動目標,並共享技術與資源,以促進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問:台灣應該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以應對氣候變遷?

答:台灣應重視減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加強在減緩及調適方面的政策設計,同時考慮到社會公平和包容性,確保所有社群均能受益於氣候行動。


問:科學研究在氣候政策中有何重要性?

答: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幫助政府制定有效的氣候政策。它能夠評估氣候變遷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提供具體的行動指引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Meta Title

IPCC 2023報告總結:氣候變遷的現狀

Meta Description

探索IPCC 2023報告總結的關鍵發現,了解氣候變遷對全球與台灣的影響,以及未來的減緩與調適策略。


總結與展望

IPCC 2023的總結報告清楚地闡明了當前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深遠影響,並提供了轉型至淨零排放社會的迫切需求與科學依據。隨著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我們面臨的氣候風險日益嚴重,特別是在野生物種、農業生產和人類的生活方式中,這些變化不僅影響當前世代,也會對未來世代的生存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減緩與適應的需求

報告中強調,即使各國皆已承諾淨零排放,短期內的行動仍需加速,以避免未來氣候極端事件的加劇。面對全球性挑戰,跨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尤為關鍵。不同國家與地區需要根據自身的社會經濟狀況和環境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氣候應對措施。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應變能力,也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必要途徑。


社會正義與包容性

在執行氣候行動時,保障社會正義與包容性是不可或缺的課題。特別是對於弱勢群體及最易受影響的社區,應優先提供支持和資源,確保他們的聲音在氣候政策中得到充分表現及考量。透過加強社會協作,提升公民對氣候變遷的認知,可以更有效地推動整體社會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形成共同努力的氛圍。


總結呼籲

總的來說,IPCC 2023報告再次提醒我們,氣候變遷已不再是未來的威脅,而是當前的緊迫危機。所有國家必須立即行動,進行深度減碳,提升調適能力。只有通過整合科技創新、最佳實踐與國際合作,我們才能在面對氣候變遷的現實挑戰中,創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資源與行動

我們鼓勵各界人士與組織參考IPCC報告中的研究結果與建議,共同協作,從個人層面到社會企業,均可在推動減碳政策和提升適應能力方面作出貢獻。在氣候行動中,媒體的角色也不可忽視,資訊的傳播能夠提升公眾意識,刺激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氣候行動中來。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