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基改真菌防治蟲媒疾病的潛力:西非實驗與台灣的展望

  • 作家相片: Unop
    Unop
  • 2019年9月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近日,一篇媒體報導提及西非成功試驗基改真菌以滅蚊,透露基改綠殭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i)在該地區的防治效果。這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真菌,能有效降低瘧蚊數量,甚至減少其產卵與孵化率。面對瘧疾和登革熱的威脅,這項研究引發了對於是否能在台灣借鏡的討論。讓我們深入瞭解這一新技術的潛在影響及其專家的回應。


研究背景與成果

根據該研究,藉由將北非沙漠蠍子和澳洲藍山漏斗網蜘蛛的毒素序列植入黑殭菌中,科學家發現該基因改造顯著提升了黑殭菌的殺傷力。這項研究在瘧疾盛行的布吉納法索Soumousso地區進行,結果表明基改黑殭菌能夠有效消滅具有抗藥性的瘧蚊,並且在試驗結束後的45天內有效降低了瘧蚊的數量。這一成果不僅使其對抗瘧蚊變得更加有效,也強調了基因改造技術在防治病媒昆蟲中的潛力。


專家見解

2019年7月23日,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謝奉家研究員指出,Metarhizium pingshaensei是一種高專一性的蟲生真菌,只感染特定品種的蚊子,如甘比亞瘧蚊和埃及斑蚊。然而,基因改造過的真菌在台灣的應用仍存在挑戰,主要是因為真菌孢子發芽需要較高的濕度,並容易受到高溫及紫外線的影響。由於台灣的夏季較熱,如何穩定且高效地施用該真菌有待進一步研究。


2019年7月31日,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首席顧問陳錦生表示,雖然報導中的研究結果顯示基改綠殭菌具有優良的殺蚊能力,但在實際應用於台灣的環境時需謹慎評估。台灣的生態環境造成的挑戰包括紫外線,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也可能影響真菌的效能。此外,陳教授還提到,基因改造生物可能對生態造成潛在風險,因此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FAQ部分

Q1:基改綠殭菌如何有效控制瘧蚊?

A1:基改綠殭菌透過專一性地感染瘧蚊並釋放殺蟲毒素,進而導致其死亡。這一過程不僅有效減少瘧蚊數目,還能降低其繁殖能力。


Q2:在台灣應用基改真菌面臨哪些挑戰?

A2:台灣的環境因素如高溫、紫外線及濕度均影響Metarhizium屬真菌的生長和發芽,這使得在實際施用中可能面臨效能的不穩定。此外,由於Metarhizium屬真菌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才能有效寄生於蚊子,因此在田野環境中調控這些因素是一大挑戰。更重要的是,基改真菌的施用還需考量其對其他非目標生物的潛在影響,以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Q3:基改真菌的環境影響如何評估?

A3:對基改真菌的環境影響評估應包括多方面的考量,這包括其對非目標昆蟲、土壤微生物、以及其他環境參數的影響。建議進行長期的生態風險評估,確保不會破壞當地生態平衡。特別是基因改造的生物進入生態系統後,其影響範圍可能比預期的要廣泛,需謹慎部署。


Q4:台灣目前有哪些替代性防治方法?

A4:目前在台灣使用的有效防治方法包括利用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raelensis, Bti)防治蚊子幼蟲,這種方法已經商業化並被廣泛應用。此外,國衛院也在進行以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作為蚊子不育性防治的新試驗,這些非化學的防治方法正在向更廣泛的應用推進。


結論

基改綠殭菌在西非的成功試驗為全球病媒昆蟲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將此技術應用於台灣則需全面評估其適應性與潛在風險。專家一致認為,雖然基因改造技術能提升真菌的殺蟲效能,但對於其環境影響的評估不容忽視。考量到目前台灣登革熱與瘧疾的防治需求,應可探索多元化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解決方案,未來的研究和應用也將持續關注這一領域的進展。


Meta Title: 基改真菌防治蚊蟲:西非成功案例與台灣的挑戰

Meta Description: 探討基改真菌(綠殭菌)在蚊蟲防治中的應用潛力,評估其環境影響及對台灣的適應挑戰,了解可持續防治策略及替代方案。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